《哪吒2》16天票房破百亿,成功秘诀及对电影行业的启示
2月13日,当《哪吒2》的票房(含点映及预售)数据突破百亿元大关时,距离它1月29日正式登陆大银幕,仅仅过去了令人惊叹的16天。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多项票房纪录,更让无数业内人士和观众为之震惊。回望历史,时间定格在2020年7月17日17时40分,那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全国影院因疫情停摆长达175天之后,柏翮负责的成都市和平电影院售出了一张意义非凡的电影票——那是《哪吒2》的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门票,它象征着电影行业的复苏与希望。
《哪吒2》在春节档的预售阶段,并未如外界预期的那样高歌猛进,而是显得相对低调。然而,正月初一正式上映后,凭借其精良的制作、深刻的故事情节以及观众自发形成的口碑效应,迅速吸引了大量观众走进影院。随着口碑的不断发酵,《哪吒2》在春节档的后半程更是形成了强大的“虹吸效应”,将原本分散在其他影片上的观众注意力高度集中,最终成就了其票房奇迹。
云海天聚作为参与《哪吒2》制作的重要一员,其旗下几十名员工的名字也荣耀地出现在了片尾字幕中。这些员工在可可豆动画内部工作了两年多,他们分别负责置景、模型、材质、特效、灯光合成等多个制作阶段,为影片的成功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云海天聚认为,派驻员工到核心导演组附近工作,能够极大地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制作效率。
“这样的合作模式在我们业界其实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很正常的逻辑。”梁怡作为行业内的资深人士,对于动画电影的协作模式有着深刻的理解,“就目前中国动画的发展阶段而言,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独立完成S级动画电影的全流程制作,多多少少都会需要与其他公司协作。饺子导演对品质要求极高,他会从每个参与的公司中挑选拔尖的人才,同时他的制片能力也非常强,能够把上百家的公司凝聚在一起,共同为一部作品努力。”
梁怡还指出,虽然一般几十家公司就能完成一部动画电影的制作,但饺子导演选择了更麻烦的路径,让更多的公司参与进来,这种协作模式不仅保证了影片的高效制作,更在无形中推动了整个动画产业的成长。以《哪吒2》为例,参与动画的工作人员超过4000人,这样的规模在业内是极为罕见的。即便饺子的公司有能力独自养活这4000人,但在影片制作结束后,这些人员的去向也会成为一个大问题。而在协作模式中,绝大部分内容仍由可可豆动画内部团队主导完成,核心主创也都集中在可可豆,这样既保证了作品的质量,又解决了人员安置的问题。
《哪吒2》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票房和口碑上,更在于它打破了人们对于国产动画电影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认为:“《哪吒2》无疑是我国动画电影的一个里程碑,无论在艺术高度、工业水平,还是在票房与口碑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创作者、生产者是否真正用心去创作生产,观众是能够感知到的,票房就是观众用脚投票的结果。”
谈及《哪吒2》的成功对行业的启示,孙佳山表示:“经过近30年的电影市场化、产业化改革,中国动画电影如今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长安三万里》,再到《哪吒》系列,中国动画行业终于开始找到一条既适应市场经济,又能够以当代文化工业的方式稳定输出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更是创作者们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此外,影视票务公司也敏锐地察觉到,《哪吒2》不仅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更是一个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它成功地将一群因为疫情而久违影院的观众重新带回了那个充满光影与梦想的世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