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

未签劳动合同,外卖员送餐途中受伤能否算“工伤”?

发布时间:2024-12-02 01:39:24来源:

未签劳动合同,外卖员在风雨兼程的配送过程中若不慎遭遇意外,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究竟该落在谁的肩上?这一疑问,在近日福建省相关法院公布的一起外卖员工伤保险待遇认定纠纷案中,得到了深刻而具体的解答。

 

故事的主人公,小何,于2022年4月19日满怀希望地踏入了福建省福清市某网络科技公司的大门,成为了一名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的外卖配送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的这份工作并未伴随着一纸正式的书面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的保障也未曾降临。同年7月3日,一个看似平常的工作日,小何在取餐的匆匆步伐中不慎滑倒,伴随着一声痛苦的呻吟,他的左臂不幸骨折,生活和工作瞬间陷入了困境。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小何首先想到的便是向公司寻求帮助,希望能得到工伤认定的支持。然而,现实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仲裁委在审理此案时,认为小何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更符合承揽等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因此驳回了他主张确认与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请求。但正义或许会迟到,却从不缺席。经过不懈的努力,法院最终判决确认了小何在入职期间与公司之间存在着事实的劳动关系,这一决定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小何维权之路。

 

以此为基石,福清市人社局迅速为小何作出了工伤认定,这不仅是对他个人遭遇的同情与关怀,更是对劳动者权益的有力维护。然而,故事的波折并未就此结束。该网络科技公司对工伤认定结果表示不满,并提起了行政诉讼。但经过异地法院的公正审理,其请求被依法驳回。面对法律的威严,公司不得不接受现实。

 

2024年4月28日,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的一纸行政判决,再次为小何的权益保驾护航。判决明确指出,福清市人社局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而该公司试图撤销工伤认定的努力,也最终被法院依法不予支持。

 

胜利的曙光终于照耀在了小何的脸上。今年7月29日,福清市人民法院在民事赔偿诉讼中作出了最终判决,该网络科技公司需支付小何医疗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等共计323707元。这笔赔偿,不仅是对小何所受伤害的补偿,更是对他坚持维权精神的肯定。

 

这起案件,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外卖员,这个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默默奉献,却时常面临着安全风险。如何保障他们的权益不受损害?这不仅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每一个用人单位必须正视的问题。

 

及时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以书面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保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的第一步。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引导与监管也至关重要。2021年7月22日,人社部出台的《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以及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都明确要求平台与合作企业依法承担各自的用工责任,为外卖送餐员参加社会保险提供有力保障。

 

平台作为连接劳动者与消费者的桥梁,虽然可以通过协议将部分责任分配给合作公司,但绝不能忽视自身的主体责任。将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置于突出位置,不仅是对法律的尊重,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